360

陈宏友副教授彻底凉透了!上级部门出手,核查他过去三年讲座内容

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宏友,庐江中学演讲“被学生抢话筒翻车”,不当言论引发学生不满,事情闹的沸沸扬扬,造成极大的影响,相关部门出手,要核查他,过去三年,讲坐内容。

确实应该好好反省了,专家也需要好好治理了。



教育这个行业让人越来越不解了,明明就是励志演讲,怎么就会翻车呢?

他说了,他不该说的话,也许他只是说了现实中一个很现实的话题,只是讲了一句真话,把钱看的太重了,还讲了孩子去美国读书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教了美国的女朋友可以改变家族的基因。但观众不对,台下是1000多位学生和老师,他们不是成年人。

钱对于当今社会确实很重要,但读书不可能都为了钱,这些孩子们还没有步入社会,还不知道这些,他们需要成长。

这件事直接翻车,在之前的学院网站上,能看到他的简历以及相关信息,有着详细的介绍,但这件事影响巨大。



现在网站上已经查不到相关信息,已经被下架了,可能后果很严重,自己也没想过会在这样的事情上翻车,这些年,上千场的讲座,自己负责在台上讲,学生负责在台下听,这么冲动的学生,少之又少。

确实太少了,如果学生听不下去不想听会在下面起哄,但真的冲上台上去喊话的学生太少了,这样的行为要不要提倡?要不要鼓励?如果要提倡,要鼓励,还会有学生冲上台,去夺教授的麦克风,如果不要提倡这样的事情,又怎么杜绝呢?



这件事可以说对陈教授的影响巨大,不仅影响他自己,而且也影响他所在的学校,后续可能会影响的更多,要看他那些PPT讲座的内容有没有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

正常PPT都是要经过审核的,教授的PPT肯定要对方的学校,进行把关,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翻车的现象,可能是自由发挥本色出演,做了一个很现实的话,很现实的问题。

今天早晨看到了一篇报道,40岁以上已经非常难找工作,放出来的招聘岗位,他们几乎找不到工作,自己想一降再降,但是真的很难,现在社会内卷非常严重,教授的话题也是现实的一个话题,但是离孩子们确实远了点。

生活总要对一些人进行毒打,这就是现实,没钱没饭吃,有钱的日子会过的好一点,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哪一个年龄段做哪个年龄段的事情?



相关部门重视,要核查近三年在各单位举办讲坛,论坛,讲座,报告会等情况。

2月18号发生这件事情,马上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月19号就发文了,要核查近三年在各单位举办讲坛,论坛,讲座,报告会等情况。

可见相关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为了不造成更多更恶劣的影响进行翻查,别说三年了,三天前讲什么,很多人都记不得了,大家本身就是断舍离。

脑子里可以装的,可以容得下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大多数人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真正能记住的也就那么一点点。

其实,理工类的背功都不好,不太喜欢记东西,到时那些文科的学生背功都很好,记得会牢一点,时间久一点,但对这种演讲,报告类的东西实用性并不强大,多数人会选择忘记。



职位及毕业院校

陈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是知名的校友,他主要涉及到两所学校,另外一所学校就是华东师范大学,一所是本科院校,一所是研究生院校。

知识确实改变命运,足够高的学历才能走到大学的讲堂,他现在就职单位是合肥师范大学副教授,还有另外一个职位,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库特聘专家。

只能说每个人生的年代不同,年代真的很重要,现在的研究生跟那个年代怎么比?那个年代,研究生出来直接就可以走入大学的讲堂,现在好像很难吧。

这位教授早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有钱人都把孩子往国外送,普通人条件不允许,再加上疫情三年,日子更是捉襟见肘。



出场费

在给学生开奖的时候都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为很多中小学做过相关的报告,简历里所言有1000多场,有网友评估,副教授级的出场费约一万块,当然,可能存在有高有低,就按一万块算下来,那也要1000万,这只是按现在的行情进行的估算。

物价是一天天涨上来的,前期可能没有这么高,就像我们不知不觉蔬菜在涨,肉也在涨,什么都在涨,一个道理。



这是他在某学校培训讲座中的PPT,新时代教师的标准。



网友讲话,这位教授还是有点真本事的

但是现在的网友越来越不喜欢专家了,觉得早就该出手整顿整顿,所谓的专家,不希望这些学者以讲课的名义传播一些歪理邪说。

也有网友感叹10000每场,说自己严重拖后腿吗?自己连1/10都不到,自己讲自己更愿意给中学生强调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并没有一味的在讲成绩。(网友直接发表评论,有良心的人赚不到钱,所以这事儿不必纠结。)

其实很多单位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家做着一样的活,拿着不一样的工资,有高有低,不曝光,谁又会知道谁拿多少呢?这在起属于保密的,谁敢说就敢直接开掉。

也有网友说,教授只是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没钱,真的活得很累,很辛苦。学习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现在组织开始着手去查了,那么会有一些人涉及到监管不到位,总是在事情发酵以后才会引起重视,之前的监管在哪里?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