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毕业即失业,学历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最近在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

1977年,爷爷考上中专,轰动了全县。

1992年,爸爸考上大专,班主任亲自送录取通知书!

2017年,我考上本科,还是985,只是全家吃了一顿烤鱼。

爷爷毕业后,把一家人带进了城!

爸爸毕业后,给一家人在一线城市买了房!

我毕业后,赶上疫情,已经失业半年。

现在很迷茫,是继续找工作?还是考研?

这是一个网友的真实经历,也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缩影。

40年前,读书真的能改变命运,一个中专生在村里就非常了不起。



40年后,别说跨越阶级,读书甚至解决不了一部分人的生存问题,毕业前一天还是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毕业后直接就沦为找不到工作的“困难群体”。



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当代很多年轻人非常伤心,他们在迷茫困惑的时候肯定会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毕业即失业这种事情?

今天我将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来深挖这件事,帮助大家了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绝不是大家想象中简单的经济不景气。

大家都知道,1977年是中国教育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无数学子有了向上攀爬的机会,阶级跨越的通道再次打开,一次千年一遇的世纪机遇正式降临。



当时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整个华夏大地人才全面紧缺,除了大学提供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之外,社会还需要教育系统能提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在1980年,我们学习苏联的学制,出台了中专政策。

那个年代的中专可不是现在很多人看不起的职校,当时的中专选拔十分严格,只有智力超群、学习优异的少年天才,才能考进中专,考不上的才会考虑上高中。

一旦考上中专,就意味着家庭命运的改变,因为中专生不仅可以转城镇户口、包分配,甚至还有干部身份。



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时间,大量专业人才的涌入帮助中国度过了困难的工业人才紧缺时期。

现在一些人很喜欢说人口红利,他们以为只要是人就是红利,但实际上,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懂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大学及中专生)和懂常识能识字的基础人才(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人口才能转化为工业发展的动力,不然就是纯粹的粮食消耗机器。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社会最亟需的就是能进工厂的人才,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所以中专制度才得以繁荣昌盛了十来年。

直到90年代,苏联解体,我们开始转而全面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教育制度学习,这种转变带来的结果就是职业教育开始式微,然后恰好1997年又爆发了东亚金融风暴,中国出口受阻,大量工厂倒闭,而且,90年代大家也清楚,还有规模浩大的国企下岗潮,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90年代末期的时候中国有大量找不到工作的闲散人员。



怎么走出这种困境?

第一, 铁饭碗大削减,中专生、大学生不再包分配。

第二, 大学扩招,用高校来吸纳劳动力。

这两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才是如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源。

我给大家看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998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320万,大学毕业生是82.98万。

2023年,中国高考报考人数是1278万,大学毕业生是1158万人。

短短25年时间,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的人数直接暴涨了14倍!



即便如此,这还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全部原因。

真正导致中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是政策转向太猛,没有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

没错,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完成,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业技术人才,而需要更多的办公室白领人才进行补充,但这个改变的过程应该是有序进行的,而不是直接来一剂猛药。

可事实如何呢?随着大学的快速扩招,原先专注于职业教育的高校也纷纷升级为大学,不管师资力量如何,学校人才储备是否足够,很多技术学校也跟风开设了中文、会计、法律、金融等专业,这就导致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毕业生形成了一个基本预期,那就是只要读了大学,就能脱离体力劳动。



如果你读了大学之后进了工厂,或者依然从事的是体力劳动,那么一定会成为家长们眼中不争气的孩子。

这种社会环境让中国的教育体制选拔出的人才,几乎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读大学,毕业之后当白领。

没人愿意当技术工人,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工人,这就导致中国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是工厂招不到人。



中国真的有那么缺工作机会吗?其实不是,缺的只是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岗位而已。

美国能够用那套教育体制,不代表中国就可以直接学习,因为两国的国情截然不同。

美国是一个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超过了80%,这就意味着美国有大量的工作就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所以他们优先选拔白领没问题。



但中国不一样,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刚刚突破50%,我们依然是一个以工业制造业为支撑,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这就意味着中国没有那么多白领工作的缺口,反而是还需要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

教员曾经告诉过我们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基本的工作态度,有些领域摸着美国过河没问题,但一定要和我们的基本国情结合到一起,不然就会出现如今这种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尽管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进行中学分流,大力扶持技术学校,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从学校教育到投入社会领域,这需要一个周期,在这个教育体制改革完成之前,我们必然会经历一个阵痛期。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