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教师发展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科技职前教师的培养

您输入的文本内容为: 当前,一线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缺乏专业化培养,教育教学理论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本文提出,高等师范院校需要紧跟《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制订职前教师培养方案,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应以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以学科大概念为骨架,围绕教师专业性目标和学科性目标,开设多层次的培养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策略,以多元性评价促进职前教师自我反思,使一线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具备开展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有效教学的素养。 小学信息科技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在我国师范高校中,开设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培养课程的院校较少。一些小学招聘人员将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等同于计算机专业知识,导致当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师资构成存在风险隐患。 为解决职前教师培养这一迫切任务,笔者认为,应以《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学生培养目标为参照,制订职前教师培养的课程目标,努力实现职前教师培养课程内容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开展的需求相对应。 小学信息科技职前教师培养方案的设计依据 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专业标准有助于各级教师明确自身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为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基本思路。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对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 2.教师知识 教师知识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技术知识(TK)、学科内容知识(CK)及教学知识(PK)三者的深层次整合,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整合性知识,能够帮助教师将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多元发展。TPACK理论对建构小学信息科技职前教师的必备知识和能力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职前教师明确自身应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技术进行知识融合,促进有效教学。 小学信息科技职前教师培养目标的制订 1.职前教师专业性目标 培养总目标是面向小学教育一线输送信息科技学科的专业教师,因此,培养一名具备教师专业性的准教师可参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在此基础上,还需结合新课标和TPACK理论,在培养目标中进一步细化,体现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学科特点和时代要求。 2.职前教师学科性目标 (1)围绕学科大概念广泛积累学科知识 职前教师应以学科大概念为基础,广泛学习信息科技领域基础知识。学科大概念是指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是学科的根基和精髓。信息科技学科的大概念有六个维度,分别是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未来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围绕六大领域广泛积累学科知识,师范院校的课程应以上位视角建立学科高观点与小学知识体系间的联结,帮助职前教师理解高校所学知识与小学中的学科知识在逻辑上的联系,理解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该“教什么”,为后续“如何教”打好基础。 (2)通过学习和体验教学设计,提升职前教师整合知识水平 目前已有大量案例证明,学习和体验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整合知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参与设计学习的教师,在学习之初更多地关注技术本身,而在学习结束时,表现出对技术与内容、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产生敏感意识。因此,小学信息科技职前教师的培养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的学习和体验,提升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 (3)指向未来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力 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素养框架到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国内外的机构及国家教育部门所提出的素养框架呈现出跨学科素养培养的特征,故而将跨学科能力作为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还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以便能够设计有意义、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4)掌握信息科技领域前沿知识 职前教师应掌握领域内的新知识,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发挥新的技术手段优势提升课堂质量,以此为学生提供科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结合的课程内容。 (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等终身学习的能力,使自身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