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郑强:太注重培养全才,出不了一流科学家。网友:说得太对了!

\\n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要学的要考的内容太多了。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才,我们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恨不得让孩子们什么都学。看看这些年,有多少课程先后进入了学校,比如编程、戏曲、书法、劳动等等。

我们的教育希望把孩子们都培养成全才,什么都会,但现实是残酷的,大部分学生注定是学不会的,甚至连自己的特长最后也没有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国著名的教授郑强也曾大声的呼吁过,他说:
太注重培养全才,是出不了一流的科学家的。


郑强教授说:
再这么搞下去,我们是出不了一流科学家的。杂了,太杂了!我们不应该去追求一个人什么都会,我们应该去追求的是每一个都是拔尖的,然后把它组成一个乐队,它就是最好的交响乐团,强调的是高水平人组成团队的复合,而不是一个人成为杂家,这才能出一流的科学家。






不得不说,郑强教授看到了现在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再不改变,真的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第一:我们的教育不是因材施教,偏才很难生存下去,更别说脱颖而出了。

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但目前的教育做到了吗?显然没有。现在的学校严格来讲就是一个超级工厂,每个学生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的培养流程是完全一样的,最后的成品也基本一样。但凡哪个孩子有一科不及格,他就很难毕业,更不可能考上大学。所以这样的教育模式是非常不适合偏才成长的,更别说脱颖而出了。

就算某个孩子是个数学天才,但如果他英语不及格、政治不及格,他也不可能被大学录取,最后也不可能有所成就。看看每年的高考,总有一些孩子是非常偏科的,有些科目非常好,有些科目非常差,为了考大学,他们通常会花很多时间来补差的科目,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好的科目,所以到最后,好的科目也不精,差的科目稍微好一点而已,最终就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偏才都被现在的教育模式抹杀了!





第二:严格意义上偏才才是真正的人才,真正的天才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一定是有所特长的。

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一定是什么都精通的人吗?事实上并不是,真正出类拔萃的人物通常都是偏才,我们身边就有。

比如画家陈丹青,当年去清华当教授时一句英语也不会讲,估计数学也不会太好。还有台湾著名的作家三毛和琼瑶,数学成绩都是一塌糊涂。还有我们熟悉的文学家钱钟书,当年他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但他的数学成绩极低,本来是被退学的,后来被破格录取。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大多数成就卓著的人物都存在自己的弱科,他们也并非都是全才。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却要求我们的孩子门门都好呢?孩子们的精力就那么多,怎么可能把所有学科都学精通呢?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要求孩子们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最大的失败。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什么都学好呢?有的孩子擅长画画、有的孩子擅长舞蹈、有的孩子擅长运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他们牺牲特长,补充短板。说白了,目前的教育根本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完全是为了筛选人才,这是脱离教育本质的。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n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