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高中拜年作文1000字(精选10篇)



【## ##】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以下是由
®
无忧考网

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拜年作文1000字(精选10篇),欢迎大家阅读。


  外公外婆住在安置房里,离我们这并不远。车子慢慢地行驶着,周围的树木从我的视线里快速的移动,我的心情变得格外激动。一是因为可以见到和蔼可亲的外公外婆,二是因为我可以多收点压岁钱。

  一会儿,就到了外公外婆家门口。“啊,真漂亮!”看到门前的这一派景象,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门的两边贴上了一幅新的春联,上联是: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是:万事如意步步高;还有一个横批;五福临门!门上挂了一对红艳艳的\\\'大红灯笼。我看了,眼睛湿润了,我又似乎懂得了外公外婆对我的爱,它就像一个暖炉,使我温暖。

  一进门,我本想先说新年贺词的,可话到嘴边,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了: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昨天嘀咕了一天的新年贺词,怎么连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望着外公外婆那两张亲切的脸,我的心突然“怦怦”地跳了起来:外公外婆那么热情接待我,我总不能这么绝情,连一句话都不说吧。没办法,我只能凑合凑合,喊声“外公外婆”。没想到两个老人听到这几个字,连忙应了好几声:“哎!哎!哎!”我把手中的年货放在茶几上,搀着外公外婆那两双温暖的大手坐了下来。可是,两个老人就是闲不住,一会儿给我泡奶茶,一会儿给我嗑瓜子,这会儿,又问起了我的期末成绩。我把外公外婆拉到身边,吞吞吐吐地说:“这次,我…。我考得不太好,退,退步了……”说到这儿,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手上出现了小动作,脸上突然之间发烫了。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外公外婆,我……而外公却用雄壮的声音说:“没关系,人难免会犯错,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去改正它,就是好孩子!你能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成绩,就是好样儿的!”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大红包,塞到我手里:“祝你在最后一个学期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加油!”我抬起头,看见坐在一旁的外婆也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心情突然之间就从阴天转到晴天了。我站起来,深深地向外公外婆鞠了个躬:“谢谢外公外婆信任我,我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事如意!新春快乐!’还有谢谢你们的大红包!”外公外婆哄然大笑,我也莫名其妙地跟着笑起来。

  后来,我用这些压岁钱买了很多书来看,这些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我爱春节,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的民俗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我感谢春节给我带来的一切,我爱春节!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走亲戚要给亲戚带礼的,由于生活条件普遍不好,都兴带白面馍。馍蒸好后用硫磺熏白,上面点上红色的点,还有用木质模具制成的花馍,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很好看。把它们统统装在篮子里,篮子上面用一块毛巾盖上,再用针线粗粗的缝上,以免落上尘土。在那个年代,这是的东西了。每到一家就留下一部分上礼,然后,主家也给押回相同的东西,一篮子馍送出去,又换回一篮子馍,简单的理解就是相互换一换。在初一到初五,路上看到最多的是骑着自行车走亲戚的人流,那车子后面带着的花花绿绿的篮子形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后来,我在县城里上了班,每到大年初一,都要和同事一起去给单位的人拜年,那就是一个形式了。想来也很有意思,清早起来一帮人集合在一起,走东家串西家,一直忙到中午才回家吃饭。再后来,我到油田工作,拜年的事就经历的少了,因为企业的环境和地方不一样,走动式的拜年基本上没了,这是因为人们居住分散的缘故,关系好的相互打一个电话传递祝福,走东串西的那种拜年越来越成为记忆。

  今年回老家过年,和母亲提到了拜年的事。母亲说,今年我们不拜年,老家里有规矩,家里老了人,三年不拜年。家父年前去世的,因此,我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去给我的亲戚、朋友们拜年,一切活动都从简了。初二,我回老家为父亲上坟,仅在本家里转了转,给长辈们磕了头,也算是拜年了。

  拜年,是传统的民间风俗,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春节里一项重要的交流活动。如今,拜年的含义也被进一步创新发展,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在人们拜年通过手机发短信或借助互联网发邮件的越来越多,当面拜年的则少了,也有的采用送贺卡、写信、红包、鲜花等拜年方式,时代变了,拜年的形式和内容也与时俱进了。

  拜年,是为了表达一种美好心愿,是人们追求和顺美满的一种表现,人们相信年拜好了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后来到了姥姥家才热闹呢,哥哥、姨妈都来了,舅舅、舅妈和弟弟也都在家,一共加起来得十几口人。这时,姥姥为了招我们高兴,拿出了“小孩们的最爱”――红包,然后接一个接一个地发。红包发完了,大人、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别急,还有更精彩的呢。每年,姥姥、姥爷都为了逗我们开心,让舅舅去换一沓嘎嘣脆的一元钱的新票,我们每个人说一句新年祝福的话,就给一张。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新票的面值可大大提高,而且数量也多了:一元钱、五元钱、还有第四套的一元钱。我可是“财迷”,而且是专门收集旧版钱票的“财迷”,当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大好机会,发钱的时候眼都直了。

  一开始是弟弟小雄,他可聪明了,嘴里不停地说着“奶奶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一边磕着头,姥姥就一张一张地发。“好了,好了,该哥哥了。”

  姥姥准备转移目标,哥哥也好像把头脑里所有的词语都绞尽脑汁地说出来,可是还不够,就向我询问,我给他提醒了几个,可是我的脑瓜毕竟也不是“大辞海”,怎么想得出这么多来?姥姥正好也借此机会把好运转到我的头上,“姥姥祝您新年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天开心……”不一会儿,我的“词典”也翻完了,只好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不过我还有借口:“呵呵,我也被小雄传染了!”这回我们可“发大财”了。

  后来姥姥发完姥爷发,而且都说今年多搜集些“好听”的话,准备好明年的词语。“好了,明年再接着发。”这是姥爷手里没钱了,可小雄还没个够,说:“爷爷,发完一块的又该发大红票了吧?”我们都笑了,“什么呀!明年再说吧!”“什么?明天接着发?好!明天接着发。”“明天接着发?明年再说吧!”接着又是一阵捧腹大笑。

  然后我们又串了好几家,个个都收到了压岁钱,可是最吃亏的就是大人们:“我们要是不给别人,人家会给你们吗!”“那可不一定……”几个小皮蛋滑稽地说。

  哈哈今天收获真不小,收礼只收压岁钱。谁说小孩不如大人?不干活,一天的压岁钱就比他们一天的工资多呢!

  只见母亲高高举起右手,向前一挥,并高喊一声“出发”,父亲早早地站在门口顺势打开大门,我夺门而出。

  一出门,顿时过年的气息扑鼻而来,到处都是“轰隆隆”和“噼里啪啦”的放炮声。地面上早已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炮纸屑,远远望去地面上仿佛铺上了一层红红的地毯,我伸开双臂在“红红的地毯”上来回地疯跑着。

  一路上我欢蹦乱跳,高兴极了。

  我们先来到了一位爷爷家,老爷爷家门框上贴着漂亮的对联,在门的正中央火红的`福字格外显眼,一开门我们就互相祝贺新年好!爷爷非常热情,让我们赶紧进屋,并不停的说:“坐、坐、坐,”还热情的给我许多糖果,又拿了两串脐橙给我。我双手捧着糖果高兴地和不拢嘴,并连忙说:“谢谢爷爷。”那位爷爷高兴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们高兴之余辞别了老爷爷。

  我们又走了一小会儿来到了一位奶奶家,门一开,老奶奶热情的迎了出来并高兴地说:“快请进、快请进”。我们先给奶奶拜年,我大声地说:“奶奶新年好”。老奶奶鹤发童颜,她戴着一副眼镜。她微微低着头,笑嘻嘻的眼睛跳过眼镜框和蔼的看着我。并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大声地说:“呦!新年好,欣欣又长高了啊!”可我一进屋只顾东张西望的乱看,她们家客厅中央吊着一个火红的纸折的大灯笼,侧面墙上还挂着一对非常漂亮的中国结,我还发现她家的墙壁四周都贴有各式各样的奖状。父亲母亲还在和那位奶奶寒暄着。我鼓足勇气问了一句:“奶奶着些奖状是谁的呀?”奶奶笑眯眯地说:“这些奖状都是你叔叔和阿姨的。”我心想:“哇!他们好厉害呀!”我们临告别时老奶奶还塞给我50元钱说是奖励学习的。

  在行走的路上,父亲告诉我要向那家的叔叔阿姨学习。他们学习都非常好现在他们俩都在国外上班很让人羡慕。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姑姑家门口,姑姑带着弟弟

  我们互相拜年,大家不约而同的穿的都是红色的节日盛装,它寓意着今年我们的日子会过的红红火火,家人的身体健健康康吧!

  拜年真有趣!

  正月初一的下午,我急急忙忙赶到奶奶家,一进家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哥哥、弟弟、妹妹都来了,晚上,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

  离春节联欢晚会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穿上过年的新衣服,一起去看灯展。走在大街上,行人可真多,各式各样的灯挂在树上。走在草坪中间,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小凉亭,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再向两边看,草坪上各种形状的灯都有,有小房子的,还有荷花池的……远远地看去,真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灯多,人自然也就多,观赏灯的人真是摩肩接踵。再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我们拿着照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幕热烈欢腾的场景。

  刚回到家里,节目就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品尝着央视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的“年夜饭”。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

  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长一点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点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还得高喊:“拜年了,恭喜发财!”对老人要说:“恭喜您哪,越活越鲜健!”老人家会亲昵地在头上摸一下,回应道:“也恭喜你越来越聪明,将来考上大学!”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时候当然还会给一点压岁钱,或者五毛,或者一块,两块。一般会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顿团圆饭,这顿饭叫做喝年酒。摆了一桌丰盛的菜,鱼圆子、肉圆子、红烧肉、海带、合菜(是用莲藕丝、豆腐丝、芹菜丝、肉丝、黄花),鱼圆子一般是所有人都爱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够的,所以会盛上两碗。看厨艺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鱼圆子做得好不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嫩脆的,那证明鱼的含量比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淀粉较多,我们都叫这种圆子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极高,父亲、叔父、姑姑们还有我们晚辈都要先给他老人家拜年。从记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亲、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几十里外的舅公(也就是父亲的舅父家)拜年。

  记忆中的初一早晨总是笼罩着迷朦的轻雾,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帮人长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据祖母说,她的父亲,也就是父亲的外祖父是很有钱的地主,后来打牌全输了,幸亏如此后来才没有被化成地主富农。但是,她的父亲并不主张孩子们读书,虽然舅公贵为独子,但却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会我们,大约父亲会和他进行一些交流与沟通。舅婆据说年轻时是个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净清爽。舅婆对我们却很热情,满口的“儿呀,儿”的叫个不停。这是我们家那边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会这样亲昵地称呼我们,祖父母也不会这样称呼我们,他们只是喊我们的名字,有时候甚至是我的绰号“太阳”,或者很正规地“新梅大姐”。仅仅如此,我们都觉得舅婆非常和蔼。临走时,她还塞给我们每个小孩两毛钱的压岁钱,说是买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后来嫁到了甘肃,做了工人,是我们这个家族的吃商品粮的人,总给大姨婆寄药什么的,母亲总是羡慕极了。小的是儿子,我们叫表叔,却也是读书人,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娶的太太是极厉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尔也住到我们家。

  细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总是最欢迎我们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跟大姑姑一样大的年纪,长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机灵,大约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后来嫁了外祖父家里的一个亲戚家的儿子,后来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男人。大儿子二儿子却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儿秋芝则比我只大一岁。我还得称呼她“秋芝姨”。

  声势浩大的远来的亲戚,其实宣示了某种地位。村里人总是很羡慕小姨婆家有这么多亲戚。小姨婆总要招呼我们一顿年酒,想来对她那并不富裕的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可是,我们却浑然不觉,直到我自己独自一个人生活,发现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时才理解她那热情的可贵。

  我最喜欢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总是给我们崭新的一块钱的钞票,比祖母给五毛钱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实小姨婆也是家境艰辛。后来她病入膏肓时,我也曾到她家给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着话,那么慈祥和蔼。我那时没有挣多少钱,给了她50块钱,她执意不要,在我的坚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的好,依然满口“儿呀,儿”的叫着。

  正月初一的下午1:35时,我们飞到了石家庄。一出机场,就看见小舅舅(妈妈说过,要叫老舅)举着双手向我们打招呼。妈妈一把没拉住我,我已经冲了过去,我知道妈妈想提醒我是要说吉利话。老舅抱起我,我搂着老舅的脖子,对着他的耳朵轻轻地说:“老舅,给您拜年了!新年快乐!别让妈妈听见。”妈妈却瞪我一眼,说:“见到每一个人都有大声说。”

  很快,就到了外婆家。我看见每一个人都大声说:“___,给您拜年了!新年快乐!”外婆家房子很大,人很多。表哥、表姐、表弟、表妹有七八个。我分不清,我只得等老舅介绍了再说吉利话。有一个男人站在小姨的身旁,我觉得他挺像小姨的,我就说:“舅舅,给您拜年了!新年快乐!”大家全都笑了起来。外婆赶紧说:“他也是表哥,是你大舅的儿子。”哇塞!我竟有这么大的表哥,看起来比我爸爸还大耶!

  除了那个大人表哥没给我红包,别的大人都给我红包。我数了一下,刚好二十六个。我觉得过年说吉利话挺麻烦,拿红包又很开心。

  拜年了!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拜年了!祝大家事业顺利,心想事成,幸幸福福,平平安安!”现在通讯发达,过年了,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成百上千条这样含意的短信吧!可百“信”不如一见,大年初二开始,我们决定去好好拜一回年,着着实实地给大家送上祝愿。

  拜年,首先要拜外公外婆。在外婆家门前,我心想:“该说什么呢?嗯!有了!”门打开了,迎接我们的是一脸喜气的弟弟,我忙说:“Happy new year!”“祝你们新年快乐!”弟弟也笑着回答。这时,外婆、外公、舅舅、舅妈都出来了,我连忙用最最响亮的声音说:“祝外公外婆寿比南山,幸福安康,祝舅舅、舅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弟弟学习进步!”看着家人一个个咧着嘴快乐地笑,我的心中也暖滋滋的,乐的不得了!

  拜完外公外婆,我们开着车到了老家永康,平时冷清的街道上都是走亲访友的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下了车,先到了大姑婆的家,她已经有80高寿了,我迎上前去,恭恭敬敬地说道:“大姑婆好,我给您拜年了,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姑婆见到我可快乐了,笑眯眯地说道:“好,好,真听话,喏,给你包个大红包!”“谢谢大姑婆!”我快乐的叫道。

  接下来是二伯伯家,二伯伯有40多岁了,平时不爱笑,老是摆着个脸,我思考片刻,敲开了门笑盈盈地唱道:“蛇年到,福气到,财气到,钞票到,成功到……”二伯伯的脸顿时笑开了花,他摸摸我的头,说:“长大了,会说好话喽!”

  拜年,是亲近家人,增进感情的大好时机;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过年中走亲访友、互相祝愿的必须要有的一个内容,我希望明年还要过个热热闹闹的大年。

  早晨我们一家人穿戴一新、整整齐齐地开着小车,向农村进发。我高兴极了。

  走了三个多小时的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路好奇的我发现:家乡变化可真大,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笔直宽阔的大道,庭院四周种了果树。茅屋变成了砖房,“哇变化真大啊!

  奶奶在门外焦急地等着,不停地张望,看见我们来了,便迎上来,对我嘘寒问暖“衣服穿得多不多?穿这么少冷不冷?要多穿衣服,小心感冒!

  ……”天哪,这种话奶奶已对我说了N次了,我像躲炸弹一样冲进屋,遇上了爷爷,奶奶也来了,我向他们说:“爷爷奶奶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爷爷奶奶乐开了花,爷爷乐呵呵得塞给我了一个红包,我高兴极了,连忙说了声:“谢谢爷爷!”说完我乐滋滋的跑出去玩了。

  吃完了饭,我们就走了,唉!

  我真不想走,今天我太高兴了!\\r\\n \\r\\n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