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好教师最好能做到“五个常在”

\\n


全文长 3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当下,中小学校要提质增效,要巩固深化“双减”成果,要加快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等,亟需一支好教师队伍。


当然,好教师的涌现,既需要宽松的环境,又需要制度和文化的引领,更要靠教师自身的努力。那么,身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这虽然没有固定程式,或者说不同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成长方式,但笔者以为,我们最好能做到“五个常在”。


一是爱要“常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爱满天下,这是教育的基石,更是为师之本。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超过责任感,甚至一切”。当我们用爱心去浇灌教育,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

问题在于当下不少教师除了上课,其他什么都不管,甭说对学生的谆谆善诱和严而有度的批评教育;有些明明发现了问题,却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有些对发生在身边的问题,更是一推了之,至于对学生犯错,更是不敢管,也懒得管。

正是因为我们对问题视而不见,对犯错的学生没有及时处理,导致问题接踵而至,导致犯错的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导致校园欺凌现象连续不断。而所有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责任心的不足,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归根结底就是爱心不够。

由此看来,我们要让爱“常在”,就是指我们要切实履行义务,既用爱心为教书育人赋能,又把爱心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打动学生,用亲和力去赢得他们的胜任;比如,我们要放下架子做一个“不像教师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和他们打成一片,既和他们多说话、多沟通,又和他们一起读书、下棋、打球、野外踏青,等等,用教育的温度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用满满的爱去培养师生间的感情,用多元化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陪伴和引导他们走正道。

另一方面,我们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既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又耐心倾听他们的困惑和诉求,尽可能解决他们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或错误,而且要像“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一样,做到该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批评的要及时批评,该警告的要及时警告,该处分的要及时处分,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恩威并重、刚柔并济,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陪伴和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心和良知,也是我们必须修炼的教育本领,更是我们成为好教师的底线和底气。


二是思要“常在”。
思维、思考、思想,这三个关键词是好教师应有的内涵品质。作为好教师,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把教转化为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我们自己先要提高思维能力;而提高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无论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包括找学生谈心谈话等,我们都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是什么,既要批判、质疑,又要不断反思,不断“挑刺”,不断否定和挑战自己,不断发现和跟进问题。

除了这些,我们还要促使自己有思想,或者说争取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为我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才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才不会落入俗套,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才能辨别是非,才能反思自己工作的对错和得失,才能创新求变、“得寸进寸”,才能保持定力推动自己的课改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当然,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不会从天而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轻松获得,而需要艰苦努力、久久为功,需要通过读书、思考、实践和写作等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不断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本土思想,再反哺实践,再深度挖掘、去粗取精,再提炼出新的思想,如此循环往复,才能积淀思想,才能促使自己成为有思想的好教师。


三是行要“常在”。
这里的“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我们要多为自己“打气”、鼓劲、壮胆,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充满自信,要相信自己能行,一定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自卑心理,才能为战胜困难提供不竭的动力。

另一方面指的是行动,也即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起来,但不少教师缺失的就是行动力。比如,他们明明知道读书和写作是最好的修行,是改变自己最有力的举措,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但是却不肯读书,比如有的只是做做样子,有的只读了一段时间就中断了;有的想等写得好一些了再去写,其实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写得好。

因为读书和写作没有捷径。如果说有,那就是不停地读、不停地写,就像人要吃饭和呼吸一样,把读书和写作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我们才能读出不一样的自己,我们才能“写”出教育教学的艳阳天,我们才能成为读、思、做、写并重的好教师。


四是研要“常在”。
记得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在《叩钟问道》一书中说过,“研究应该是教师教育行走的基本方式,问题要通过研究才能解决,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要通过研究才能产生;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也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更是我们成为好教师的需要”。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研究,才能使每天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试卷等不一样,才能使学生每一天的学习和成长不一样,才能使我们自己不一样,才能使我们更科学、更理性、更系统地看待自己所做的事;一旦具有了研究的意识和研究的能力,我们才能形成自己正确、独特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理念。

更何况时代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当下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当下的教师也越来越难做,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唯有以研究者的姿态去看待工作,唯有把工作视为研究,唯有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我们才能以变制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要紧的是我们不要谈研“色”变,不要把研究看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总之一句话,我们不要惧怕研究,而是要拥抱研究,善于做研究型教师。

只要我们贴地行走,贴地研究,把每一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试卷,包括每一次找学生谈话,包括每一次的活动都看作研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能从量变发生质变,我们就能迭代升级,我们就能蜕变自己,我们就能成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好教师。


五是合作要“常在”。
今天的世界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技术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适应速度,这给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及思维方式的要求,这不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是渎职;记得100多年前杜威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

况且,一个教师即使足够优秀,但思想和智慧毕竟有限;换句话说,我们仅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根本不可能胜任学科跨界和融合,也难以挑起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巩固深化“双减”成果、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等重担,更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抱团取暖”,利用集体的力量攻坚克难;具体来说,我们既要加强同事间的合作,善于建构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学研训共同体和生命成长共同体,又要加强和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人的合作。

因为当下的学生在某些方面完全有可能超过老师,因为我们要和家长达成最大的共识,因为社会不乏有高人,所以,我们要借力打力,充分利用可资应用的资源,千方百计加强和他们的合作;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挑战和危机化为契机,我们才能争取主动,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才能成为德艺双馨的好教师。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n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由网友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请谨防钓鱼、诈骗、诱导等行为。
2.第一考试网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3.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到: 13562564#qq.com (#换成@)。

© 2021 第一考试网

京ICP备11047680号-2

联系邮箱:13562564@qq.com 网站名称:第一考试网